悼念我的恩师徐国帧先生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3-30 15:08:57










悼念我的恩师——徐国帧先生




不知道为什么如此突然。

今天中午,惊闻我的恩师徐国桢先生辞世消息,顿感五内如焚。

几十年来,与恩师交往的情形,转瞬间又历历在目。恩师德行高洁,不仅是我从事钧瓷事业的引路人,是家父晋佩章先生的生前挚友。更是我们河南省工艺美术的指北针。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从事陶瓷与工艺美术行业的老师、同仁,得到过恩师的帮助指导。而恩师自称是“引玉之砖”,他谦逊、不懈、淡泊名利,“甘做嫁衣”般的帮助过许多同业者。

1982年,恩师时任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暨河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他看到河南的陶瓷事业人才培养断层,自找麻烦,提出要到神垕瓷区办陶瓷设计培训班,为瓷区培养不会走掉的人才。



晓瞳笨手笨脚,当时在钧瓷二厂做注浆工,早上七点半进场开工,天黑了才下工,还有许多产品质量不过关。看到厂里贴出的报名通知,心想该是一个缓一口气的机会,就主动找到厂办报了名。回到家里,也同父母说了这件事。无奈,晓瞳是个懒惰、贪心且拙笨的不肖子,诸多不良行为,深为先父痛责。先父一眼看穿了我要偷懒的心理,回复了一句:学啥设计,先干好你的注浆工再说别啥。


我知道,我不同意是没有用的,父亲到厂里一句话就打发了我。

刚好,恩师徐国帧先生来家里见到此事,就对我父亲说:他愿学,就让他学,学一点总好一点。父亲知道我的心性,做啥都不长,固执的摇摇头。

恩师激将道:你怕出学费,这几十块钱我出。父亲接言道:不是钱的事。一个人干不好本职工作,总想偷懒,总想投机,啥也学不好。

恩师道: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你让他学三月在看结果吗?大概是父亲心里也有一丝期待,才同意恩师的意见。

也许是不想让恩师失望,不敢懈怠的三个月过去了。晓瞳默默俯首,认真努力,私下做出了梁山108将头像,形象生动,满满一抽屉。



该结业创作时,晓瞳被后桌的同学检举,说我在抽屉里放了好些人头。恩师上前检查,见到我做的头像,告戒我:好好学习。就收走了二个头像。

结业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同学们大多数都回到原岗位,我被厂办通知到设计室报道。原来,恩师找到二厂的土山书记,给他看了我做头像,极力推荐我进设计室。

从此,我走上钧瓷艺术创作的道路。每每想起此事,我都会对自己说:师恩深重。没有恩师的帮助,也许今天的我不知道还在哪里挣扎。


恩师个子很高,身型瘦削,举止泰然,双目有神,言语犀利。像一面镜子,照着我的为人,照着我做事,我心里充满敬重。看到恩师的长处,对照自己的短处,常常让我相形见愧。

恩师常对我说:你要知道你是干什么的?是靠什么吃饭的?你不干好活,如何吃饭?既然干了,就不但要干,还要干好。

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默默地将给我们树下了言传身教的榜样。

恩师1960年毕业于郑州艺术学院美术专业,谢瑞阶先生的高徒,当时应谢老师要求留校任教。从此,恩师徐国帧先生留在了郑州,留在了河南,也留出了与钧瓷、汝瓷与官瓷的不解之缘。

恩师徐国帧先生善诗能画、又精于书法。对于钧瓷美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当他接触到钧瓷的第一刻,便深深的被其吸引,深陷其中,一陷就是半个世纪。钧瓷最珍贵之处在于它的釉色,不可预知与变化莫测。

恩师徐国桢先生生生前题词

恩师徐国桢先生表示:秉承天地灵气的禹州神垕钧窑焰火千年不熄,钧瓷艺人们依靠智慧、勤劳和信念烧制出一批批神秘瑰丽的钧瓷。钧瓷以自然窑变,五彩融汇为神;以自然开片、看似冰裂、触之无痕、开片之声清脆悦耳、绵绵不绝为奇;以釉面出现自然纹路或斑点、变化奇特为妙;以呈现自然画面意境、窑变无双为绝。恩师不是钧瓷艺人,但他对钧瓷发展倾注的心血却是一般钧瓷艺人难以达到的。他主要在钧瓷的设计和造型等方面指导和协助其他艺人,对推动整个钧瓷行业的发展不遗余力。此外,在陶瓷研发制作方面,徐老的陶艺作品造型简约练达,并且符合陶瓷的特性与形体构成的法则,以及易于发挥厚釉性能;恩师烧制的直径72厘米的无光釉地彩釉画龙有传人釉画盘,运用传统的刻剔画花和泥绘、釉画的方法,把姊妹艺术的中国画、装饰画和书法,嫁接于陶瓷艺术中的座()盘,是河南陶瓷史上烧成的第一件该类产品,为拓展河南陶瓷艺术的品类开了个头。


1975年、1982年恩师徐国桢先生主持举办陶瓷创新学习班和陶瓷美术设计培训班,培训了近百名学员,而这些学员在后来都成绩斐然。在当代钧瓷界,刘富安、杨志、孔相卿、任星航、周松建、张大强、杨晓峰、孙军、刘志钧和我都是曾经都是徐国桢老先生的学生。恩师在钧瓷理论知识和艺术创作上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和意见。恩师在一次交谈时提到:在众多的徒弟里,刘富安是我的第一位徒弟,悟性很高,而且特别勤奋。而晓瞳是我看着成熟起来的,我和他父亲经常交流,也带着晓瞳做造型设计。还有志钧,他的作品很符合我的思路,尤其是在陶瓷艺术发展上,很好地发挥了装饰艺术的作用。回忆起与弟子的点点滴滴,徐国桢眼睛里满是欣慰。

在恩师的家中悬挂陈设的书画,皆为自己作品。胸中文章、情怀豪迈、高远质朴,纸上丹青、意境悠远、恬淡静谧,挥毫翰墨、章法循古、苍劲有力,诗书画皆直抒胸臆,文如其人。这也真实地写照了恩师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文士气度。一部《河南陶瓷艺术》,耗时三年,凝聚了恩师一生心血铸就。该书从资料搜集、文字编辑、乃至后期排版设计、装帧印刷,恩师徐国桢先生都凭己力完成。对于该书的编撰,徐老表示,没有遗憾,尽己力。希望这本书会是引玉之砖,会引发更多有关陶瓷艺术的专著问世。

恩师的离去,对于我和诸多师友,无异是彻骨之痛,泪水一直模糊着我的双眼。冬日的寒风犹如我的心境在呼号。

一遍遍回想起过去的事情,在心里呼唤着“恩师,一路走好!”




2016.12.18午后

不肖弟子晋晓瞳聊以是文以致泣哀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