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最近你感觉闷热、烦躁、喘不上气,不要害怕,不是你虚,而是“大日子”到了!
7月22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暑”。“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大暑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到了,就问你怕不怕?!
(陈骥旻 摄)
大暑,热怕你!
在中国古语中,“暑”是“热”的意思。就热来说,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而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中的“中伏”前后,日照最多,气温最高,天气也最热。
(孟德龙 摄)
高温天气,不仅人们闷热难受,也苦了农作物。大暑期间,长假中下游地区大多会出现伏旱天气,大范围高温干旱,农作物也热到颤抖。
为此,小生特意查阅了最新的天气信息,据中央气象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从7月21日开始,未来三天,南方地区高温范围逐渐扩大,其中江南、华南及四川盆地、重庆等地最高气温可达35~37℃,局地39~40℃。
可怕的远非温度,而是……
大暑节气,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炎热多雨,湿度大。为防暑降温,很多人又会“贪凉”,吃很多冷饮,导致湿气在体内囤积。所以,比起高温,湿气更恐怖,祛湿也成为大暑节气的养生重点。
如何祛湿防暑?跟小生学起来吧↓↓
穿衣:尽量穿舒适、透气的浅色服装。衣服要勤换勤洗,不要穿湿衣服和刚暴晒过的衣服,避免暑湿侵入。
(刘新 摄)
运动:不要在暴晒后的午后运动,最好选择早上和傍晚,运动强度不要过大,避免大汗淋漓,增加湿气。运动过后适当喝一些盐开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起居:空调不要对吹,更不要一直呆在空调房,谨防空调病;
入夜清凉,可选择较晚时间入睡。而白天天亮时间早,可以稍早些起床;
千万不要贸然用冷水冲澡,避免毛孔快速收缩,热气无法发散。
饮食:及时补充水分。不要一味用冷饮消暑,而应多喝热水、热茶,多吃水果补充水分。
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苦荞麦等,可以防中暑,还能增进食欲;
吃得再清淡些。不要贪图生冷刺激性食物,多吃山药、鸡蛋、莲藕、木耳等清淡食物。
警惕你的情绪!
大暑节气气温高,防止身体中暑的同时,还要警惕情绪中暑。情绪也会中暑?当然↓
如果这段时间,你出现易怒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闷闷不乐和恶心乏力等身体症状,很有可能是情绪中暑了。
除了生活饮食调节,缓解情绪中暑还要“养心”,常言道“心静自然凉”,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当情绪不佳时,可以用“心理暗示”调整情绪。你可以想象自己正处在大自然中,身旁绿树摇曳、清风徐徐。
做瑜伽、听古典音乐、看书、冥想等都有静心的功效,闲来无事时不妨试试看。
涨点小姿势:关于“大暑”,这些事儿你知道吗?
关于大暑,小生还搜集到很多小知识哦,一股脑都抱走吧↓
大暑分“三候”
和很多其他节气一样,在古代,大暑这一节气也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大暑节气,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三候大雨时行。大暑节气,常有大雷雨出现,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各地这样过大暑
1、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2、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
3、喝暑羊
(吉 喆 摄)
“喝暑羊”是流行在鲁中南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
4、吃凤梨
大暑期间,中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5、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
6、吃荔枝
(付美斌 摄)
大暑,按莆田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荔枝,叫做“过大暑”。民间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编辑:丁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