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deeply | 《MacGuffin》,一本杂志的修行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9-14 08:02:38

read deeply栏目,通过一些文字,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一本杂志,或是一些好杂志。此栏目会转载一些身边喜爱独立杂志的朋友的文章,也有我们的原创文章,希望通过更细腻的文字解读,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一本好杂志的来龙去脉。静下心来,今天你值得慢慢阅读它。


本期文章转载自:张朴



张朴,作家,挪威奥斯陆大学媒体学硕士,曾在BBC实习工作。出版文集《孤独要趁好时光:我的欧洲私旅行》《香港的前后时光》(内地与港台版)《仿佛,一场告别》。

微博@Blonde小朴时态
微信公众号:je_suis_zhangpu








去年秋天,有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2015年面世的独立杂志:《MacGuffin》(The Life of Things),来自荷兰。我在安特卫普的Copyright书店翻过最后一本创刊号,但当日我没入,因为那已经是一本sample样刊了,我对于收集杂志这样的事是有着严重的精神洁癖的,所以没有买下来!现在想了一下,有点后悔,最近在香港买到了《MacGuffin》第二期,这一期的主题是“The Window”



MacGuffin》第二期杂志封面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独立杂志,我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才慢慢消化和阅读完第二期的《MacGuffin》。半年时间打磨一本庞杂的杂志,每次围绕一个事物,从这个事物:Object,本身出发,不断延伸,去谈到和这个事物相关的设计,人事,趣闻,被我们忽略的日常生活中的充满意义的东西。《MacGuffin》无疑是一本非常执着,甚至是有点执拗的,带有craftsmanship性格的独立杂志。制作这本杂志的人自动沉入每次所选的object之中,层层挖掘,抽丝剥茧,使杂志本身成为一个带有社会学人类学特征的书本记录。

 

手里的第二期《MacGuffin》主题是“The Window”,选了窗户这一物件来做文章。我沉醉于《MacGuffin》的排版,庞大的叙述体风格,杂志的字体和版面编辑,纸张穿插变换的美妙,这些都是独立杂志的魅力。在深入阅读这本杂志前,我无法想象围绕窗户可以延伸出那么多的话题,如果说窗户是一个充满了很多开放意义的媒介,那么因为这样的开放和多意,以及从窗户的两个面去看这个世界,所形成的认知,都会截然不同,这真是一个充满了哲学意义的物件。

 

但是为什么是“MacGuffin”MacGuffin其实是一个电影用语,指在电影中可以推展剧情的物件、人物、或目标,例如一个众角色争夺的东西,而关于这个物件、人物、或目标的详细说明不一定重要,有些作品会有交代,有些作品则不会,只要是对电影中众角色很重要,可以让剧情发展即可算是MacGuffin。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MacGuffin特别指一些剧情中一开始似乎十分重要,是剧中角色的焦点,当故事的情节发展以后,渐渐的角色们本身的忠奸或爱恨情仇成为观众的焦点,MacGuffin渐渐不是那么重要了,有时甚至完全不重要了。希区柯克说:在惊悚片中MacGuffin通常是锁链;在间谍片中MacGuffin通常是文件。杂志主创人:KirstenAlgeraErnst van der Hoeven直接把这个电影术语拿来做了自己杂志的名字。这样看来,不难理解,这是一本关注生活中虽然不起眼,但是重要的物件的杂志。

 

我个人认为:《MacGuffin》像是一本苦行僧般的独立杂志,但对于喜欢文字与另辟蹊径,找寻生命中被丢失的意思的人来讲,《MacGuffin》则是去年诞生的一个惊喜。在奉上我的阅读报告前,我们先来看看我翻译的一则关于《MacGuffin》杂志主创人Kirsten AlgeraErnstvan der Hoeven的访谈,也许你会很有认同感。






阅读前提醒:文字很绕,读起来会累,慎入。



MacGuffin, The Magazine

采访: Steven Heller&Madeleine Morley

翻译:张朴


MacGuffin杂志创立者: 驻地阿姆斯特丹的设计史学家KirstenAlgera与建筑史家Ernst van der Hoeven。大约十年前,当KirstenAlgera还在完成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平面设计,荷兰的亚文化研究的时候,她就与Ernst van der Hoeven合作一些创意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关于艺术,设计与工艺的各种交叉融合。那时候,两人一起制作半年刊杂志Club Donny——一本关于自然在荷兰城市环境中的杂志,他们还一道创办了网站(www.clubdonny.com)。后来,二人与来自越南的黑赫蒙族手工艺编织者(Black Hmongh weavers)合作,一起创立了IndigoCascade项目(该项目获得2014年荷兰设计奖提名)。



MacGuffin杂志主创:Kirsten Algera, Chris Kabel&Ernst van der Hoeven


是什么促使你们创立MacGuffin杂志?

2013年在越南北部,我们坐在摩托车上,长时间的穿越与行走,在当地找寻湛蓝扎染的人与亚麻纺织者,我们聊到当时缺少一个平台去研讨设计与工艺之间的关系,缺少一个平台去讨论那些没有名气的设计,讲述关于我们日常的生活物件所蕴含的故事。

 

大多数的关于设计的会议,杂志,我们知道都是着眼于创新,偶像性的设计,代表性的作品以及毫无止境的新事物。我们认为,当设计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时候,它其实是一个更宽广的叙述体中的一部分,我们想探讨事物的生命Life ofThings),而不是展示事物的设计Designof Things)。

 

即便是在零售的层面,我们也着迷于这样的事实:有一个趋势是大家越来越多关注所找寻的东西,而较少去关注设计的产生。比如在日本,MUJI这个品牌再度重塑自己的品牌,变成了找到MUJI”Found Muji),售卖寻觅到产品——换句话说,那是已经存在的东西,而并非是新的设计。(MUJI看起来,每一年的东西都一致,因为风格已经被寻找到了)

 

说回越南之行,在我们的摩托车和水牛撞到一起后(这不是一个玩笑),我们决定要做一本杂志,用这本杂志提供一个另外的方式去描述设计,把事物(object)当成一种情节器材,就如希区柯克电影中的MacGuffin们一样。我们想象每一本杂志在围绕一个相对静止的事物运转的轨道上,把这个所选的事物当成一个出发点,然后去探寻由这个事物牵引出的故事(历史的,文化的,,视觉的)。


在一个电子新媒体时代,为什么还要做一本杂志?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做一本杂志,呈现更为丰富的文字,视觉散文,我们认为杂志和朝生暮死的网络相比,是更好的媒介。而且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创立一种理论文选的样式,用杂志去收集和整理则更好。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两个人都有图案与平面设计的背景,我们热爱印刷杂志,以及印刷所包含的工艺性。我们非常享受阅读杂志,甚至反复阅读,触摸杂志,以及保存它们。实际上,我们受到Nest: A Quarterly ofInteriors,这本杂志的启发。

 

在独立杂志出版的世界,MacGuffin的独特性在什么地方?

Kirsten& Ernst:我不确定我们是否是独特的,但我们希望MacGuffin包含了对有着强烈视觉感的图案设计的独立关注,独立的内容与智慧,一本有着书呆子气的杂志,同时也有那么一点商业杂志在视觉呈现上的一些美学原则。此外,MacGuffin希望呈现各类撰稿人不同的,有趣的观点和视角,这些撰稿人包括设计师,工艺者,作家,历史学家,摄影师,学者,插画师,收藏者等等。

 

MacGuffin第一期杂志,选取了作为论述的事物。为什么选择

首先,是蕴含个人故事的富饶基地,也是一个可以引发出来最多不同凝视和关注的事物——让我们去打量事物的生命。非常有趣的是,也是设计师们不太愿意去碰的一个设计物件(在一次designfair上,关于床的设计品和椅子的设计品的比例可以是:11000),对于第一期,选择,再好不过了,是关于开始以及所有事情的结束。



《MacGuffin》创刊号封面


还有什么其他事物让你们充满了幻想,想去探讨?

比如绳索,橱柜,窗户,污染物和勺子。

 

你们记得自己买的第一本杂志是什么?

Kirsten:我自己买的第一本杂志,是八十年代,在我的青年时代买的一期杂志Vinyl(荷兰版的i-D)。不仅是因为喜欢newwave音乐,以及那一期杂志的图案设计来自Max Kisman(这位平面设计师在每一期杂志中都设计出新的图案),还因为这期杂志附送免费的flexi disc(黑胶唱片盘)。




Ernst:九十年代我住在鹿特丹的时候,我的室友WouterVanstiphout在他的美国之行中给我买了一本:“NestQuarterly of Interiors”(这本杂志我们在MacGuffin第一期里介绍过)。Wouter对于杂志中的充满电子感的内容和设计非常热情,当时我并不能理解。我当时觉得杂志的设计太过丑陋和富有巴洛克的风格,我甚至想把它扔掉,但是后来这本杂志让我非常着迷,我着迷于他非正统的字体和表现方式。哈哈。
 

现在喜欢的杂志有哪些?

Pfieuw杂志,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现在有太多好杂志了。每个早晨,我们经过Athenaeum杂志店,想把店内所有杂志都买下来。我们喜欢The Gentlewoman的采访,以及图案,排版设计。这本杂志的设计师VeronicaDitting本来是要设计我们的MacGuffin杂志的,不过她搬到伦敦去了,却介绍了和她一样出色的设计师Sandra Kassenaar给我们。



TheGentlewoman杂志有着精良的采访和出色的版面设计


然后,拥有缜密与不寻常内容的Works that Work,这是一本调查性的设计类杂志,就如MacGuffin聚焦设计背后的故事一般。最后,我们都喜欢GirlsLike Us,,并且用一种怪诞,朋克摇滚的风格来展现。我们认为,幽默是这本杂志最为基本质感中的一个方面。


拥有缜密与不寻常内容的Works that Work杂志







MacGuffin》第二期阅读报告



第二期杂志一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物件的意义,属于杂志的开篇,映衬了杂志的主旨:thelife of things。这次的开篇首先展示了事件中,在英国《卫报》编辑部被秘密捣毁的存贮了维基秘密的电脑与光盘,现在这些被捣毁的电脑硬件正在伦敦的Victoria and Albert博物馆展览,而博物馆正在举办的一场展览即是“RapidResponse Collection”,展示的是日常物件在digital,社会的故事。此外,第一部分还有一篇深入的采访,回顾了已故编织物收藏家Seth Seigelaub的艺术追索与收藏之路。



第二部分:视野。首先展示了一些人的窗户,一些工作室的窗户,从窗户望出去的景观。此外,这一部分详细采访了一个收藏窗户的英国人CharlesBrookingA Fascination for FenestrationCharlesBrooking对于窗户的近乎疯狂的热爱,通过这则深度采访被呈现出来,在他的cottage中,收纳了他至今收藏的6000多个窗户,庞杂的建筑史跃然其中。他每次都像去抢救即将消失的宝贝一般,驱车去正在拆掉的老建筑中,把一扇又一扇窗户拯救下来。(Fenestration,字面的意思是开窗术,来自法语的窗户“fenêtre”。)



杂志的第三部分,叫做“The Blind”,那些遮蔽了我们的东西,当然还是和窗户相关。比如,在战争年代,英国政府发给民众胶带,把玻璃门窗,橱窗都贴妥当,以防止德军空袭的时候,爆炸震碎的玻璃渣伤人。




Maison Jansen 1880-1989)是一家在巴黎的,享誉全球的室内设计工作室,专门为世界各地皇室与名门设计室内窗户,为辉煌的皇宫带来富丽堂皇的同时,,或者名门的家设计带有亲密性的室内窗户,真是一个传奇。



在杂志的第四部分,有我喜欢的这组报道。这些极端的建筑与窗户。第一个类似于碉堡一样的建筑居然是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与他的缪斯,著名女演员:Monica Vitti在意大利Sardinia的度假屋,修筑于1969年,现在已经荒废掉了。第四幅建筑在京都,八十年代在日本涌现了一批很极端的建筑。




一组摄影,摆满了植物的窗户。




富于幻想的men at work,是的,那些在你的窗户前闪现的清理窗户的男人的影子,好像从来没有这样被描述过,是很有趣的现象,非常奇特的视角。




扎实深入的采访与写作是《MacGuffin》的迷人之处,所以我说它是写给“书呆子”的一本情书。美国已故窗帘编织大师:Dorothy Liebes。阅读独立杂志,真是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带领我们开垦不曾知晓的领域。





杂志最后一部分是附录,诚如一本专业认真的论文著作,这一期围绕“窗户”做文章,后面为大家提供了可以延伸的阅读与知识点滴。



PS:荷兰真是出产高质量独立杂志的国度!

 

摄影除《MacGuffin》第二期阅读报告的照片由张朴拍摄,其余均来自网络。






购买方式

- 淘宝店铺http://rosabooks.taobao.com -

(点击阅读原文,在浏览器中打开)

实体店:成都市青莲上街5号_無早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