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化 文昌长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7-13 15:24:06

古县长泰,是朱熹在漳州实施教育实践的重要基地。在朱熹倡导下,长泰书院既发挥着教育教化功能,又成为朱子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



据《漳州府志》记载,朱文公于宋淳熙年间(1190年)出知漳州,订下一套教育制度:“每旬之二日必领官属下州学,视诸生,讲小学,为正其义;六日下县学,亦如之。”同时,“择士有行义、知廉耻者,列学职,为诸生倡”。每个月逢六的三天时间,朱文公就会携带官员及得意弟子深入各县讲学,传授朱子理学。


《四库全书》记述陈淳担任长泰主簿时留下的诗文


朱熹坚持身体力行,多次亲临长泰县学巡视授课,深入浅出为学子阐述儒学经典义理,还推荐优秀弟子方壬(字若水,莆田人)、陈淳(号北溪,龙溪人)等出任长泰主簿。《长泰县志》记载,在朱熹指导下,长泰首开县学,兴办书院,招收生员。朱熹要求方壬要“加意讲学,勉励职事”,总结教学经验,而后在漳州各县进行推广。方壬向学生刊印《大学章句》等教材,同时延请饱学儒士入县学讲学、研讨、表率。另据考证,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录了《北溪字义》及《北溪大全集》,对陈淳担任长泰主簿时写的《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等诗的记述,可以印证陈淳担任长泰主簿一职的史实。陈淳两次师从朱熹,终身致力于朱熹学说的学习、阐发与传播,在闽南培养了一大批朱子理学学者,并最终形成以陈淳学说及其哲学思想为主的学术特色,被学界称为“北溪学派”。


长泰岩溪—崇正书院(林宗生摄)


长泰书院教育自朱熹以来开始受到重视。长泰因此民风开化,文风日昌,走上文明之路,。长泰书院至明清时期臻于兴盛。据县志载,清代长泰书院招收两类生员:一是备考秀才的生童,常年入书院攻读;二是备考乡试的秀才,定期到书院听课,送交论文批改。针对两类学生特点,书院教学内容也分为两种:对待生童,“培之以小学,洒扫、应对、进退”;对待秀才,“达之以大学,格致、诚正、修齐。”书院采取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学员自学与个别辅导、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三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长泰虽为葺尔小县,却科第蝉联,英才辈出,涌现出1名状元、76名进士、396名贡生。


长泰岩溪—崇正书院(肖珺摄)


长泰,千年文脉馨香永驻。翻开县志,文字记载的书院有泰亨书院、龙津书院、钟馗书院、状元书院、鹤山书院、文明书院、崇正书院、文昌书院等11所,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科举后相应取消。其中,文字记载最早、影响最大的当推明代的“泰亨书院”,而至今仅保存完好的是清末“崇正书院”,位于岩溪镇政府大院内,主体建筑古香古色,一派儒雅。

泰亨书院,由长泰教谕章参(平阳人)于明洪武年间(1400年)捐资倡建,位于县城登科山东,今中山南路“秋水鱼龙”牌坊西侧。历经修缮,至嘉靖更名“文公书院”,清更名“登科书院”。据长泰邑人、明解元黄文史《泰亨书院记》载,章参督教长泰时,以“究心经籍,慨悟古道”为己责,“兴书院,崇教化,,“教学所自,以文公先生为首”。。书院同时建有文公祠,安奉文公塑像,崇祀文公,配祀东溪高登、北溪陈淳二先生。翻开封建科考名录,自泰亨书院以来,长泰仅明朝一代就出现1名状元、38名进士。长泰更是 “治隆俗美,庶人闾巷,莫不有学,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固自足也。”


长泰岩溪—崇正书院(肖珺摄)

泰亨书院,当属长泰教育兴盛的起点。元代漳府知事徐观在《重建县学记》提到:“县有学宫久矣。漳居闽南绝域,,人皆知崇学校,敦诗书,风俗与中土不殊。长泰县去郡三十里,学初建于登科旁,继迁于祥光寺之东”,士子皆“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意思是,长泰建校历史久远,与漳州一样,,百姓崇文重教,民俗风气与中原没有不同。长泰最初把学校建在登科山旁,后迁至祥光寺东,即今长泰一中、正顺庙附近,与长泰县志记载可相互印证。


长泰岩溪—崇正书院(肖珺摄)

谈到长泰书院,历代办学规模最大的明代 “钟馗书院”是绕不开的。钟馗书院,由理学大师唐泰于永乐年间(1418年)筹建。邑人唐泰自幼通晓经籍,深究理学周易,乃漳州朱子理学集大成者,其诗文风采为明帝朱棣所器重。唐泰后来不愿沉溺京城宦海,于是辞官返乡,开办教育。他在长泰今天的陈巷镇夫坊村创办学馆,修筑校舍,广纳四方学子。民间传说,当年唐泰讲授易经时,神明钟馗深觉精彩,不禁抚掌赞叹,学馆因之更名“钟馗书院”。唐泰倡导以“诚”为美、“慎思为美”、“禁止自欺”,注重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诲人不倦,远近学子纷纷慕名而来,先后培养出状元林震、龙溪探花谢琏及进士多人。

长泰岩溪—崇正书院(肖珺摄)

长泰书院可圈可点的还有 “状元书院”,创办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即林震状元及第翌年,址在山前社(今武安镇官山村),后迁至登科山文公祠后。“文明书院”,创办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址在县城罗侯山南侧(今县文广体局、新闻中心办公大楼)。 “文昌书院”,创办于清光绪年间,址在枋洋圩(今枋洋镇政府所在地)。


长泰岩溪—崇正书院(肖珺摄)

曾有外国教育家评价中国书院是“中国文化守护者”。诚然,自孔子始设私学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懂得通过创办私塾、学馆、书院、国子监等各级机构培养人才,举行州试、省试、殿试等多级考试选拔人才,这也使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系统传播、传承并发展。书院,承担着儒家学统薪火相传的载体角色,以一种平民可以普遍参与的文化形式,让古今学者从中领会儒家人文气息的魅力,感悟中华优秀文化的张力。书院,或许早已超越了它作为古迹的价值,而更多的是为后人指引一条文化脉络的寻根。

中华汉文苑-朱文公家训

via:慢客长泰(文/叶小秋)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