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 邮票上的水利工程欣赏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21 10:58:15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保加利亚革命家季米特洛夫的一句名言。一枚小小的邮票,或记录了一位伟人功绩,或封存了一段峥嵘岁月,或描绘了一方美景,在方寸之间展现文化艺术,传达着一个国家的文明信息。


据统计,我国曾有多达2000万集邮者,时至今日,历史上的集邮热潮似乎已难以复现,邮票本身的使用正在逐渐减少,青少年们的业余生活多姿多彩,再不需要靠集邮来陶冶情操。可抛开作为邮资凭证的实用价值,邮票作为一项艺术形式,其方寸世界所蕴含的艺术之美,还是值得细细品味。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平时收集了一些邮票,根据主题归置起来,有水利、建筑、文学、戏曲、风景、动漫等。在“读万卷书”这个专栏,辟一方天地,漫话邮票。在这里不论发行版式,淡化印制工艺,让我们回归邮票本身,看票面图画艺术,赏内在文化之美,寻访背后的故事。


先来看看水利主题的邮票。

 

平时收集的水利主题部分邮票


我国河流众多,径流充沛,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也是人与水不断相互作用的历史。作为一名水利人,我自然十分关注邮票上的水文化,尤其是水利工程。根据文献统计,建国以来,我国发行与水利相关的各种邮票近40套,约200枚,主要包括著名水利工程、重要水利事件和江河湖泊风光等。


这其中以水利工程为主题的邮票始终是水文化邮票的主流。比较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发行有都江堰、灵渠,上世纪50年代有淮河润河集分水闸、三门峡水利枢纽、十三陵水库,60年代有新安江水电站,70年代有红旗渠、刘家峡水电站、青铜峡水利枢纽,80年代有葛洲坝水利枢纽、龙羊峡水电站,90年代的三峡工程(截流),进入本世纪后,还发行了二滩水电站、小浪底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发电)、南水北调工程等等。

 

1991年发行的特种邮票《都江堰》

表现了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万里长江第一坝


葛洲坝工程是我国在长江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是三峡水利枢纽的反调节水库和航运梯级,因三峡工程而生,却先于三峡工程而建。长江出三峡峡谷后,江面突然扩宽至两千多米,江面上有葛洲坝、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为长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节断流。葛洲坝工程横跨大江、葛洲坝岛、二江、西坝岛和三江,由船闸、电站厂房、泄水闸、冲沙闸及挡水建筑物组成。1984年,国家邮电局发行了一套3枚邮票,主题分别是大江截流、主体工程和2号船闸。

 

1984年发行的特种邮票

《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第一枚邮票展示了大江截流的壮丽景观,在1981年1月4日,葛洲坝的工程建设者仅用了36个小时便一举截断了江流。由于水利工程的浩大,邮票设计表现时一般都采用空中鸟瞰的视角,这枚邮票也不例外,其构图上以截流龙口为焦点,龙口处水流湍急,两岸戗堤即将合拢,装载15~25吨混凝土四面体的卡车,按顺序向江中抛填,其队形延伸至远方。整个画面传达出截流工作的科学论证与充分准备,有排山倒海、志在必得之势。但在色彩上,我觉得江水颜色深沉,岸上颜色灰黄,整个票面显得有些模糊。

 

葛洲坝大江截流场景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枚是横卧江面的拦江大坝,画面没有展现全长两千五百多米的完整坝轴线,而是别出心裁,只截取了泄水闸、电站、西坝和船闸等部分坝段,在高度方向进行了拉伸,形成了群山与大坝的视觉对比,避免了过长大坝的扁平感。与现实照片相比较,就可以明显地发现,设计者有意拉近了大坝与三峡峡谷的距离,两岸山体巍峨,云雾缭绕,增添了博大的气势。


在1986年,设计者又在邮票场景的基础上重新绘制了水彩画,做了更加细致的描写和一定艺术夸张。图面上两岸峡谷山体更加高耸,而葛洲坝正在泄洪、发电和通航,远处三峡里白帆竞渡,山间白鸟翱翔,气势宏伟,一副人类工程与自然环境和谐的氛围。整个画面色彩以绿色为主,清丽明快,湿笔渲染后水汽氤氲,艺术感十足。可从我们水利专业的角度看,会有种种疑问,如果是高山峡谷区,怎么会有这么宽阔的江面,电站的尾水为何跟泄水闸一样波涛汹涌。

 

葛洲坝工程实景

(图片来自网络)


邮票设计者的水彩作品

(图片来自网络)


在长江委(当时称为“长办”)进行葛洲坝设计时,总原则的第一条,就是“通航要确保”,我觉得这条设计思想也一定程度地反映在了邮票上。在“主体工程”这枚邮票中,,船闸侧航道内江面平静,一艘船刚刚平稳地通过了船闸,而第三枚邮票则直接突出了两艘巨轮通过2号船闸的场面。在葛洲坝枢纽布置的设计中,长江委人创造性地采用了“一体两翼”的格局,主流居中,两侧分流,,两侧分别布置电站和航道,而航道内再设冲沙闸,以实现“静水通航,动水冲沙”,以此妥善地解决了泄洪、通航、发电和泥沙问题。


举世无双巨无霸


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根据三期导流,工程分三个阶段建设,总工期17年。第一阶段1993年~1997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第二阶段1998年-2003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第三阶段2004年-2009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完建为标志。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一期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为此,国家邮电局发行纪念邮票,以连票形式展示了明渠通航和大江截流的壮观场景。本套邮票场景甚为宏大,坝址处江面宽阔,四周群山高耸,峡谷连绵,白云飘荡其间,票面左侧明渠通航,右侧大江截流,整个画面色彩搭配也比较适当。


可是,我觉得设计者对工程部分描绘得过于细致,可能原图稿看起来是合适的,可一旦缩小到邮票的尺寸,细节部分根本无法分辨,呈现一团糟的观感。其次,也有人撰文指出,该邮票存在专业错误,图画中的上游戗堤已经合拢,而下游戗堤却还尚存约200米的龙口,实际此时下游龙口宽度不会这么大,是对是错,我院导截流专业的同事可以评论一番。

 

1997年发行的特种邮票

《长江三峡工程•截流》


2003年8月,,1套3枚,票面分别为水库蓄水、船闸通航、电站发电,用以纪念三峡工程胜利实现水库初期蓄水、永久船闸通航和首批机组发电的三大目标。


与“截流”那一套邮票过于注重细节相反,三峡工程的第二套邮票走向了另一端,设计者采用了极简洁的图案,主要通过色块的方式来表现主题。票面上以大面积的蓝绿为基调,近山如碧,远山如黛,色彩清新明快。在对三峡工程的刻画上,虽然大坝和船闸极为抽象,但工程的主要特征仍然得以展现,如拦河大坝的右岸三期围堰,五级船闸的人字门等。但总的来说,三峡工程作为大国重器,这种小清新的表现形式,总是觉得少气势。

 

2003年发行的特种邮票

《长江三峡工程•发电》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实景


比较而言,第三枚发电这枚邮票,构思较为巧妙,通过高耸的输电塔和鳞次栉比的万家灯火,避免了描绘单调枯燥的发电机组,邮票背景上长江三峡坝址后面的崇山峻岭,点出了发电的所在地,几道阳光像输电线一样将三峡与城市连接在了一起,突出了工程发电的主题。


三峡工程启动后,库区水面淹没和地面移民迁建区范围内,存在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2007年10月,为了展示长江三峡库区古迹和历史文化,,全套4枚,主题为张飞庙、石宝寨、大昌古镇和屈原墓。


三峡工程的三大节点,前2个都相应发了纪念邮票,工程的背景长江三峡风光、水库的淹没文物古迹的影响也都分别单独进行了表现。如今三峡升船机也已经试通航,对应最终竣工验收的这一套特种邮票,应当指日可待。


 三峡夜景


中国水电里程碑


雅砻江上的二滩水电站是20世纪我国建成的最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坝址距雅砻江与金沙江的交汇口33公里,距攀枝花市区46公里,是雅砻江干流规划建设的21座梯级电站的第一座。工程于1991年正式开工,1999年全部机组发电。二滩水电站是我国水电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在各项工程技术以及建设管理体制上都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二滩工程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水电建设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1年10月,为庆贺二滩水电站全面建成,,全套小型张1枚,票面主要展示的是二滩拱坝泄洪的壮观场景,设计者是一位擅长水粉的画家。


整个画面构图以电站的核心——大坝为重点,虽然采用了小型张的方式,幅面比一般邮票较大,可以描绘更多细节,但设计者在整体简洁的基础上,只着重表现了表孔和中孔,表孔的分流齿都清晰可见,使我们既能感受大坝的宏伟,又可以体会到工程泄洪设施的复杂,联想到工程设计中付出的大量艰辛工作。作品用色厚重,借助水粉画的优势,在混凝土大坝、下泄水流和两岸边坡的表现上,都有较好的立体感。近处山体碧绿,向远方延伸时,逐渐由绿转青,再由青而紫,十分符合现实中的观感。


与实景对比,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拱坝坝顶的蓝色门机在邮票中不见了,只剩下孤零零的电梯房,可能是画家觉得这个东西确实不好看。这也给了我们专业上一定的启示,在进行大坝设计时,坝顶的布置除了满足功能性要求以外,景观设计也非常重要。  


二滩拱坝泄洪实景

(图片来自网络)


二滩拱坝是我国第一座超过200米的高坝,实现了从150米到240米的飞跃,谱写了中国高坝建设交响乐的第一乐章。从水工技术上讲,有诸多首创之处,比如坝址河谷狭窄、水头高、流量大,为解决坝身泄洪消能的技术难题,二滩的设计师们通过大量的技术论证与科学研究,采用了“坝身表孔与深孔双层泄水孔口布置、下游设水垫塘与二道坝、通过水舌碰撞促进消能、并辅以岸边泄洪洞泄洪”的泄水建筑物布置格局与消能模式,建成后经多年实际泄洪考验,表明是非常成功的。在这之后的高拱坝工程,如小湾、溪洛渡,以及我院设计的构皮滩、乌东德等特高拱坝都采用了“二滩模式”。


除此以外,在邮票画面上可以看到,大坝泄洪时,坝身孔口下泄的水流挑入水垫塘,高速水流使水体产生较强的激溅作用,溅起大量水雾,升腾到空中,扩散后形成雾化区。而水雾到达两岸陡峭的山体后,还会沿坡面爬升,形成很大范围的降雨。如下图所示,特别当坝身的表孔与中孔联合泄洪时,水舌在空中碰撞,水雾更加明显。根据实际泄洪观测结果来看,雾化区的分布范围及降雨强度,都比模型试验和设计计算要大得多,严重得多,直接会影响岸坡稳定、输变电设施和公路交通等,这一问题值得我们专业设计人员继续深入研究。


二滩拱坝的表中孔联合泄洪

(图片来自网络)


一写到专业问题就停不下来啊,除了上述几个工程以外,邮票上还展现了众多水利工程。但总体而言,对于现代水利工程,绝大部分邮票的设计并不是十分出彩,这可能与水利工程独特的专业性和社会上较为狭窄的认知面有一定关系。


设计出一套立意高远、画面优美、专业正确和给人深刻而美好印象的水利工程邮票,对设计者是一项比较大的挑战。像被评为建国三十年最佳特种邮票《金鱼》的设计者孙传哲,在设计时首先走访专家童第周聆听养鱼经,又亲自饲养金鱼,每天守在鱼缸前仔细观察,画下大量速写,完成初稿后,,这才成就了传世精品。不知现在,还有人肯下这种苦工夫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拈一朵花,品八方味。

饮一杯酒,观十年灯。

赏三生石,阅千年事。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