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之大暑养生知多少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24 09:32:32


  

   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7月22日,我们迎来了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且多有暑雨湿气,应比平日更加重视健康养生。诗人白居易在《消暑》诗中说:“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只要保持内心的淡泊和平和,就可以让清风自来。愿大家大暑惬意,清凉一夏!


 “大暑”的几个关键词

  高温酷热: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台风:“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诗人陆游形象地描述了台风袭来时的壮观景象。在热带气旋家族中,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破坏力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为夏季天气舞台上的主角。



   

   伏旱: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可见,高温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条件,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

  “七下八上”:所谓“七下八上”是指7月下旬和8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暴雨天气相对集中。故“七下八上”也就成为防汛关键期的代名词。这期间,北方地区时常湿热难当,只有当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或东部海上输送来的暖湿气流配合默契时,出现一两场像样的暴雨,才可一解暑气。暴雨往往给这些地区的农作物补充急需的水分,但若同时出现强对流天气以及过量的雨水,往往形成局地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大暑”饮食知多少



   大暑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粤东南地区就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而我国的台湾地区则有在大暑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而且有败火的作用。

  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如鲁南地区习惯在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大暑养生之“五大禁忌”

1忌大量饮水 

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尽量多饮用温水或者白开水,请勿贪饮冷水。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5忌空调病 

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很多都有空调,室内外温差很大。汗腺大开时突然进入到空调环境中,暑热还没排完,寒气就突然袭来,很容易出现不适和病症。且空调房内门窗密闭,缺少新鲜空气,病菌等容易寄宿、繁殖,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建议大家要加强运动,经常到室外换气,不要对着空调风口吹,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摄氏度,平时少吃凉性的食物例如冷饮,可以适当地吃一些温性的食物例如生姜。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