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老师PPT排版系列视频(3):图片运用——从“大眼睛女孩”说起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2-30 11:54:53

前面,我们已经向大家推送了两期PPT排版视频教程: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在PPT中图片运用的原理、方法、以及小技巧。

技术发展到今天,其实大多数操作都已经非常简单。我们做不好PPT,并不是被什么技术难住了,而是不了解信息传播以及设计的基本原理

脑对图像的识别模式、与文字截然不同,这一点是最基础的原理,各行各业的信息工作者(老师、广告设计者、媒体工作者)不可不知。

看看下面这样文字,你会有什么感觉呢?(这就是我在教程中所举的例子)

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现在处于怎样的心理状态,但是大概率上你的反应应该是这样的:

  • 你其实并没有真正用心看,只是快速浏览了一下;

  • 你也不会对这段话产生注意,更别提兴趣了;

  • 你会很快忘掉你看过的这段话究竟说了些什么;

  • 所以你不可能因为这样一段话,主动去捐款(哪怕只需1分钱);

  • 所以这段话白说了,信息传播效果为0。

如果你觉得我的上述猜测不靠谱的话,欢迎文后留言!

推论:

  • 很多知识,如果表达不当的话,也会产生类似的情况

那么,在传播领域中,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很简单,就是将文字表达方式,改为使用视觉表达方式(图像)!

你只需扫一眼这幅图(真的只需要扫一眼),是不是和看文字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呢?

我再来猜一下你的反应:

  • 你的视觉在瞬间会被“吸引”——这在阅读文字时是没有的;

  • 你会被这双大大的、纯净的眼睛所吸引(怪不得电影演员眼睛都要大);

  • 通过头发、衣服的感觉,你会猜到这是一个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

  • 然后你会看到小手和铅笔,你会瞬间感受到:这是个“渴望”学习的孩子(大脑会把前面“大眼睛”的信息整合进来,作出整体的解释);

  • 你会产生一种愿望:你愿意为这样的孩子做点什么;

  • 你会接着把目光下移,扫一眼“希望工程”等几排字,明白了这张图片要说明什么、以及你如何可以参与到其中。

  • 如果恰好有机会,路过希望工程捐款台的话,你可能会想起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进而产生捐助1块钱的想法。

  • “被打动”和“捐款”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有一点是绝对成立的:此时你绝对不会想起那段文字!

这就是我们要说明的:对于脑来说,图像的识别机制、与文字是截然不同的。现在,你信了吗?!

信了的话,就赶紧来看看王珏老师的视频教程吧:



王珏微课设计制作公众号提供全面、深度的微课设计、制作、应用文章!到公众号首页输入代码:

  • yhq:《微课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

  • sj:微课设计专题

  • zz:微课制作移动码书

  • yy:微课应用移动码书

  • wk:优秀微课案例推荐

  • pptN:PPT实用技巧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