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宇正能量|人物专访——丁怡红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24 10:06:46

“时光真疯狂,我一路执迷与匆忙;

  依稀悲伤,来不及遗忘,只有待风将她埋葬。”

朴树在《且听风吟》中的浅吟低唱给人淡定与从容之感。对过去有过迷惘,但是又透着一种对生活的释然。本期的恩宇正能量,我们也要为你介绍这样的一个人物。她在正值青春之时独自前往异国求学,迷茫与不顺也曾阻挡着前行的脚步,她却未曾言弃。


如今的她带着对人生的独到感悟,将平凡的每一天变得精彩。她就是由恩宇文化出品的电影《归去》的美术指导——丁怡红。


 关于「人物」

丁怡红

-  电影《归去》美术指导  -  


丁怡红出生于上海 。2012年从美国电影学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 Conservatory)校友包括大卫.林奇, 泰伦斯·马力克,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制片人Steve Golin等) -电影美术系毕业,研究生学位。其毕业设计的短片“SLUT”进入了包括戛纳电影短片角等近20个电影节。毕业后至今已参与担任大小10多部作品的电影美术指导。类型涉及电影,广告,网络剧等不同领域。代表作品有《归去》《水边维纳斯》等。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定风波》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极具代表性的词作之一。全词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短短的篇幅诠释出作者在历经人生大半载风雨后面对生活的信念之所在。追随这首经典词作,我们亦能从丁怡红的经历中探寻生活的点滴。


 关于「过去」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Q1:你曾经历过哪些不太顺利的时光?

2009年的时候20岁的我一个人踏上了前往英国的留学之路。算来一个人在国外从留学到工作,一转眼也快要有10年了。


9年前,当我踏上去往英国的旅途时,我对于未来想要做的事情其实是一无所知,唯一的信念就是想要去外面看一看。懵懂的在英国完成本科的3年学业之后,我决定要专注的往电影美术的方向发展。


学电影,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要去美国看一看,在申请了一些学校之后,很幸运的我被 AFI Conservatory 录取了。不太了解电影的人应该比较少听到这个名字,AFI在美国是一个很特别的电影学校。它是一个极度强调实践,奉行学电影就是要不断拍的学院。是的,它不是一个综合类大学,而是一个专修电影的学院。在两年的学习期间,除了大量专业老师布置给你的作业之外,还有就是不断的几乎与现实相同情况的短片拍摄锻炼。所以在美国的电影圈内的人都知道,从AFI毕业的人往往都有着相对更强的执行能力,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实际的高速运转的剧组里面。


老实说在AFI学习的这两年,应该是我至今最辛苦的时候,但同时,也是我飞速进步的时候。那时候几乎和外界断绝了联系,整个人生活在了电影里面。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Q2:有没有过迷茫和放弃的时候?又是如何重获前进的动力?


我会觉得像很多人一样,刚刚毕业的时候应该是我最迷茫的时光。对于未来的不可知,同学之间不一样的前进速度,想要经济独立的渴望,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那时候应该是我心态最为糟糕的时候。现在隐约记得有过几次想要放弃的时候。

 

但是渐渐的我意识到了和人比较是没有尽头的。因为每一个人的路都是不同的。也许在2-3年的纬度里,你觉得你比其他人落后了,但是如果把纬度扩大到10年甚至20年、30年的视角里面的话,其实最后大家的归途都是一样的。它就和一味的去看很多成功人士的鸡汤故事一样,都是一件没有意义并且非常自我折磨的事情。坚持在这个过程里面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是这坚持的背后需要的是你对与你做的事情的无限的热爱,和对自我的理智的剖析和规划。

 

当你觉得自己陷入困境,或者停滞不前的时候,朋友和家人的鼓励固然重要,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自己的醒悟。当你渐渐长大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和面对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周围的朋友们的生活也和你的一样,变得越来越忙碌,所以最了解你到底发生了什么的只有你自己。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可以帮助你的也只有你自己。你的每一次痛苦,每一次倒霉,每一次失败,都是你的财富,帮你累计经过岁月之后的新的高度。




 关于「收获」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Q3:能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从事的“电影美术”这一行业,并谈谈你在从事过程中的收获吗?

很多人在听说了我的职业之后,都会问我什么是电影美术。这确实是一个相对不太被人关注到的职业。电影美术是帮助导演创造并且实现符合故事里的世界的一个部门,而这个部门的部门长叫做“美术指导”。美术组的工作会从电影的前期筹备持续到最后的拍摄结束。只不过我们永远是比主体拍摄人员提早进入场地, 因此很多人才会意识不到美术组的存在。

 

美术组的人会在拍摄开始之前将需要拍摄的场地转变成符合电影故事里的世界。这个工作内容乍一看非常像是建筑师+装修师结合的工作。虽然这么说并没有错,因为需要用到的技巧和审美确实与这两个职业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不过电影美术最重要的部分是电影,也就是说虽然工作的技术是一样的,但是美术工作者的目标永远是为故事服务的。这一点和建筑师还有设计师就有着天壤之别的不同。


因此对于美术师来说,除了要有和设计师一样的理念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电影的语言嗅觉,以及对于故事里的人物的理解。


你需要去思考,故事里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也许在现实世界里这样的是行得通,但是放到故事里,这样的场景可不可以一样服务到故事的情节?这个角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的“生活”会有什么东西存在?所有最后呈现出来的场景,陈设,道具,都是用来来丰满台词无法覆盖的部分,用来丰满这一盘电影的“主菜”。


这就是这个职业最有魅力,最让我沉醉的地方。这些思考的部分是我在工作中最享受的部分。


《归去》拍摄时:美术指导丁怡红(左),导演颜雷(右)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Q4:谈谈你眼中的颜雷导演和电影《归去》吧。


我觉得和颜雷整个合作的过程中,最有趣的应该就是我们认识的过程。


是我的一个朋友把我介绍给了颜雷导演,他在看了我的网站之后,给我打了一个长途电话,他和我说他有一个关于上海老年人的故事,想要把这个故事拍成一部电影,我们聊了关于很多对于对上海的感受,对于电影的理解。接下去,颜雷导演便邀请我来做这部电影的美术指导。我一直觉得图像是最为直观的沟通表达方式之一,一张对的图像或者影像,胜过千言万语。 


颜雷在我的理解是一个非常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他对于逝去的上海,从小生长和长大的地方,有着一种深深的缅怀和乡愁,这些复杂的情绪都最后融化到了他的故事里。这也是《归去》最为打动我的地方。


人是很容易忽略随着时间的推移的微小的变化的,现实太过繁琐,也因为太久没有在故乡生活,在参与这一部作品之前,我一直觉得上海还是我记忆里面的上海。直到我真的投入到电影的前期筹备的过程中时,我才切身体会到了我童年的上海的逝去。我想这也许也是《归去》想要表达给观众的感情之一吧。



# 正如《定风波》最后写到的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丁怡红在岁月里找寻到了自我的价值。


她曾在“萧瑟”中领悟“归去”,

又在“灿烂”中用艺术的角度诠释《归去》,

这是她的精彩人生,是她对生活的别样解读。


编辑&排版:金子妍



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更多恩宇正能量故事哦~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