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锯箭杆,多挖墙角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5-31 06:45:01


魏泽西事件到现在,已经占据了整个五一假期的传播圈。一位陕西大学生的不幸遭遇,击中了万千国人的心。十三年前的此时,一位湖北大学生在广州的不幸遭遇,同样击中了万千国人的心。


魏泽西事件和孙志刚案的区别在于,这是一个在事实层面上几乎没有太多争议的事情,基本不需要哪家媒体来做深度挖掘。公众讨论的热点不是事实真相的扑朔迷离,而是现时责任如何分担与未来应如何纠错。


这也是魏泽西事件和这几年来大部分网络热点事件的区别,后者往往面临一个尴尬局面:评论的供给远超事实的呈现。


魏泽西事件中,靠谱的评论稀缺。痛击百度是目前最多见也最主流的观点。骂帮凶自然没错,但仅限如此的话,就有点像《笑林广记》里那个经典笑话:


“人往观武场,飞箭误中其身。迎外科治之,医曰:‘易事耳。’遂用小锯锯其外竿,即索谢辞去。问:‘内截如何?’答曰:‘此内科事。’”


人人争做锯箭杆的外科圣手,我诛心下这样做的原因:一是安全,没有任何风险。二是简单,享受智力偷懒。三是可以泥沙俱下,公私兼顾,方便夹带私货。


其实这些年来,对莆田系的媒体报道始终是如影随形,贯穿着大半个市场化媒体时代和整个新媒体时代。


我印象中比较深的两次报道高峰,一是1990年代末期的南周,。


这两次报道均未能撼动莆田系分毫,报道平台已然式微,主创团队也已基本风流云散尽,瞭望东方那次报道的主创同行现在浙西某地养猪。


这种现象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现象背后的原因,报道对象以外的事实与主体,报道涉及不到并不表示不存在,只是看你愿意不愿意去面对而已。


我明白,这些年来,令人失望的事情越来越多,没有人知道魏泽西事件是否会如一样,引发一场至少是象征意义上的制度变革。


我也理解人在江湖,很难做到完全不苟且。有老板在看着朋友圈,还有老大哥在虎视眈眈。要照顾朋友的交情,也要忌惮平台的规矩,自然还不能砸了自己的饭碗。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诚实的面对自己,至少做公共发言时不要假装这些不存在,尽量少锯箭杆,尽量多挖墙脚。


十几年前某次会上,听沪上媒体圈前辈胡展奋说过一句话,印象深刻。大意是你们年轻人不要泄气,我们是挖不动了,还是要争取能多挖几下就挖几下,能多咬几口就咬几口。


作为媒体界的失地农民,我个人比较欣赏这个态度,也总是提醒自己不能老装傻,因为装久了就会真傻。


接下来是本篇重点,推荐几则我认为属于挖墙脚的评论:


1、财经杂志苏琦的《讨论魏泽西事件不要打错板子》。苏琦长期从事公共政策报道,熟悉公共卫生领域。该篇叙事清晰,说理透彻。言简意赅这个优点在互联网时代更是少见。点击左下阅读原文可见。


2、雷闯的《我靠“百度推广”在法律上居然不是广告,99%不知道的事实》。不要被这个极其恶俗的标题所误导,。监管部门在这其中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基本一目了然。这篇在各位自己的微信页面顶部对话框里输入标题应该可以搜索到。


3、庄时利和的《撼百度易》。这篇主要从理科生角度弥补了若干科普盲区,也许还有更好的,这篇是目前这个领域我看到的比较好的。原文发在知乎,可在知乎搜,也可用搜索引擎搜。


4、兔主席的系列微博。这哥们不愧是任仲夷之孙,有学养而无骄矜,有距离而不隔膜,有冷静而不冷漠。可到微博搜索兔主席这个ID,也可发送关键词,收听本号此前一篇旧文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