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为了理想,竭尽全力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4-14 15:40:41


来自简族的第 725 期推送

文 | 封尘  设计 | 若兰  排版 | 范范

主播 | 觉耳  后期 | 觉耳  监制 | 简浅

点击上方,收听简族电台



其实我已经想不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轻易与人讨论关于理想的话题了。


好像人一旦过了某个年纪,就会羞于提起还没实现的事情,把内心想法深深隐藏起来,学会做个成熟的人。


2017 年 11 月底,我告别上海。


最后几天收拾东西时,我从落满尘埃的箱子里找出了 5 本杂志,一时间恍惚不知所以,忘记手头的事情,坐在冰凉的地板上一页一页翻过去。


翻到凌晨 3 点,像是翻完了大半个青春岁月,心里怅然若失。


这些杂志没有公开发行过,最多的一期印刷了 1500 册,最少的一期只有 100 册。


这是我大学时期和朋友们一起做的文学杂志,名为《理想国》。



把时间轴拨回到 2011 年初春的某个下午,地点是大学食堂二楼的茶餐厅。


包间里大约五六人,除了我们几个学生,还有教授现代文学课的老师。


我们在聊一个月前《独唱团》被禁、韩寒编辑部解散的话题,老师忽然抛出一项提议:「你们都这么热爱文学,要不要做一本自己的文学杂志啊?」


那时的我们年少气盛,梦想以笔作剑走天涯。一壶铁观音喝完,做杂志的事情也就这么拍板定下来了。


接下来几天里,我们从讨论出的十来个刊名里,选中了《理想国》,英文名为 Atlantis(亚特兰蒂斯)。


那时的我们不会想到,这个名字竟会一语成谶。


这份地下杂志最终真的像名字一般,曾代表过一群人的理想,最终沉入大海销声匿迹。



在一开始,我们对于杂志制作流程缺乏清晰的认知,虽然信心满满,但总有点慌乱。


有些事情不知从哪里着手,有些技能需要从零开始学起。


紧张而混乱的忙碌中,看似草台班子的小团队渐渐有了头绪,各自有了明确的分工。


需要好的文章和图片,就从作者圈子和网络上进行征集。


需要好看的插图,就拉拢两个插画师入伙。


不会使用排版软件,设计师就去向学姐学习。


不知道哪种纸张合适,就去专门的纸品店一种一种对比。


要控制成本,一群人就走上大街,四处打听制作精细、价格合理的数码图文店。


有着共同目标的人,总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忙碌数月,终于在某个春末夏初的午后,两辆自行车,四个人,从藏在居民楼里的小图文店运回了 100 册《理想国》。


给作者们寄完样刊,一群人兴冲冲跑到学校前门的小饭馆,几个菜,几瓶酒,胡吹海侃。


次日,在学校主干道挂上海报,一群腼腆的人开始大声叫卖。


印制成本为 15 元的杂志,售价定在 10 元。


结果其实是显而易见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为看热闹而来,真正掏钱购买的人极少。


有人对我们感兴趣,聊得来,杂志就免费送出去了。


也有人十分聊得来,聊着聊着,就入伙了。



2012 年冬天,我们决定制作《理想国》的第五期,也是最后一期。


我在杂志的最后一篇文章里写道:我有很多朋友,他们怀抱理想,却撞尽南墙。


两年间,我们一次次去完善杂志,努力把它做成最完美的样子。


但是事情的结局,其实早在一开始就注定了。



智能手机的兴起,迅速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从纸张上吸引到到了屏幕上,纸媒纷纷衰落倒闭。


仅 2011 年下半年,我撰稿的杂志中就有 6 家相继倒闭。


从学校门口到最近一个地铁站之间的 4 个书报亭和 2 家书店,相继空空如也。


商业化的纸媒尚且抵挡不住时代的洪流,何况还没找到出路的我们。


也许是那个年纪独有的勇气和乐观精神,让我们敢在什么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合力去创造一件美好的事物。


从头到尾都没怎么考虑过把这份杂志当作盈利的工具。



但制作杂志需要资金支持。


没有多少经济来源的我们,为了将它继续下去,参加过创业大赛赢取奖金,争取过学校提供的经费。


我们也曾经嘴上说着可以接受广告投放,可真有商家想在《理想国》上打烂俗广告时,谁都没有同意。


如果以现在的眼光去判断当时的情形,必然知道一群不怎么愿意谈钱的年轻人,,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但那时候的我们,哪怕明知道一定会失败,也会竭尽全力拼到最后。


我们存在过,我们战斗过,是胜是负,毫无所谓。


所谓青春热血,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最后一期杂志,我们印制了 1500 册,希望它能够被更多人记住。


发布时间定在 2012 年 12 月 21 日,借着玛雅预言的仪式感,宣告《理想国》就此作别,后会无期。


我清晰记得那天下了一场小到忽略不计的雪,飘在空中,像泡沫破碎后的细屑。


巧合的是,我们中的一个伙伴那天去韩寒的公司面试,把这份刊物带到了原《独唱团》办公室。


几天后,我们去参加韩寒的「一个」发布会,韩寒在舞台上阐述「一个」APP 上线以来的种种成就,兴奋地宣布公司转型成功。



若干岁月后,曾一起奋斗的伙伴中,有人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总监,有人开网店卖自己做的手工艺品。


有人创办了自己的绘画培训学校,有人做了演员,有人在电视台做了摄像师,有人做了公务员。


当初那群「傻子」,如今各自有了一番事业,从失败的尝试中获取的经验,都成了人生路上重要的养料。


离开上海前,我们再次坐在同一张酒桌旁谈天说地。


聊起往昔,不觉得后悔,也不觉得遗憾。


毕竟那是我们真正为之努力奋斗过的青春和理想,那段经历,必然使我们终生难忘。


虽然没能走到目的地,但我们已经竭尽所能走到最远的距离,见到了沿途风景。



我们虽然不再像从前那样放荡不羁,不再把理想挂在口头上。


但各自都有新的目标,并且为之努力,心中那团火未曾熄灭。


20 岁以前,我们误以为那些处处从现实考虑问题的人过于保守,缺乏理想。


现在终于明白,他们不过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它而走得更为谨慎。



理想是脆弱且强大的东西。


脆弱是因为它的实现必须满足苛刻的条件,条件不满足,就无法被实现。


强大则是它的实现过程中,会不断促使你提升自己,解决一个个难题。


即使这一个理想没能实现,这些能力的提升也会帮助你去实现下一个。


心怀理想绝不放弃的人,也许会被现实一次次击倒在地,但总会再爬起来,再尝试一次。


庸人都告诉你眼前不过是堵南墙,南墙后没有你的向往。


可你要坚信自己的方向,相信再厚的南墙,也经不住永不停歇的碰撞。



Saying:


「失人招领」第三期,来自封尘的故事。

关于少年撞南墙的叙事文本,是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类媒介、任何一种载体上都不会过时的,因为少年总是那么倔强那么理想主义,而少年是永远象征美好的词。

对于第一批 90 后而言,理想主义的光芒从未死去,我想,即便是在未来,这种光芒都不会黯淡,生活方式的转变,不代表无人追光。

「失人招领」目前有两个计划方向,一个是散文叙事,讲述青春里逝去的人和物,另一类是纯故事型,大家爱看哪一种?



by 「简族」主编简浅



  简族时刻  



想要跟简浅一样写出数万人看的文章吗?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由简浅亲自成立的「T-Plan」新媒体阅读写作社群的介绍详情:写作至少让我少奋斗 10 年,普通人通过写字赚钱的真事。


本社群主要为有意提升新媒体、写作、阅读、知识付费领域能力的学员提供专业知识和相应资源与人脉。现已有 200+ 优秀学员,期待你的加入。



- END -


本文版权归「简族」所有,如需转载,请返回公众号主页点击「合作联系」获取联系方式。


往期回顾

25岁后,最残酷的真相是什么? | 失人招领

到了社会上,才知道高考容易 | 失人招领

她旅行过100个城市后,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 沙粒·人

简族 · 青年精神图谱

为这篇文章点个赞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